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 Liebm.)为天南星科(Araceae )龟背竹属(Monstera)植物[2],别名蓬莱蕉、龟背蕉、龟背、电线草[1]。原产于危地马拉、墨西哥等地[3],后多被各热带地区引种栽培。在中国福建、广东、云南等地露地栽培,在北京、湖北等地多栽于温室[1]。其喜温暖湿润环境,忌强光暴晒和干燥,耐荫,易生长于微酸性土壤[4]。
龟背竹为攀援灌木。茎绿色,粗壮,具气生根;叶柄绿色,粗糙,边缘锐尖,基部甚宽,对折抱茎,排列为覆瓦状,形如鸢尾,两侧叶鞘宽,向上渐狭,脱落后叶柄边缘成绉波状;叶片大,轮廓心状卵形,厚革质,表面发亮,淡绿色,背面绿白色,边缘羽状分裂,侧脉间有1-2个较大的空洞;花序柄绿色,粗糙;佛焰苞厚革质,宽卵形,舟状,近直立,先端具喙,苍白带黄色;肉穗花序近圆柱形,淡黄色;浆果淡黄色,柱头周围有青紫色斑点。龟背竹花期为8-9月,果实于翌年成熟[1]。 龟背竹作为观叶植物,具有一定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可净化甲醛、苯等有毒有害 气体[5][6]。但其汁液有毒,皮肤接触后可引起疼痛和灼伤[7][8]。龟背竹花果可食用,茎叶、根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yū],凉血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目赤头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9][10]。
形态特征
龟背竹为攀援灌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