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 。明代大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殿试第一名,获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4] 申时行出身于执掌教育和文墨的部门,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在翰林院任职长达15年。他升任兵部及礼部侍郎,仅七个月之后,就又被任命为大学士,参与修撰嘉靖和隆庆两朝实录和《大明会典》。其主要著作有《赐闲堂集》《纶扉奏草》等。[5] 申时行担任首辅时,采用和衷调剂的原则,行政比较宽松,缓和调节君臣之间的关系,言路畅通。申时行在任期间,赈济灾荒,和平处理边疆危机,重视人才选贤任能,显示了较高的政治才能,稳定了万历中期的政治局势。[6]
申时行57岁时,遭到大臣猜忌和言官的抨击,上疏辞官,返回老家苏州定居,游历山水,寄情诗词,其诗文平实婉丽,不作惊人语,亦不为纤弱态。[7][6]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申时行在苏州老家去世,被安葬在石湖景区吴山景群。历史上的申时行墓占地达200亩,除墓冢外,还有墓道门、照池、享堂等建筑,以及石人石马等雕刻、皇帝谕祭碑文等碑刻,是明代高官显宦墓葬的典型,在江南一带十分罕见。[8]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