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沙岗公园

中国古代建筑
碧沙岗公园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占地面积约400亩。公园东临郑州炮兵学院,西至嵩山路,南至中原路,北至建设路,设有南门、西门和北门,其中北门和西门是主门。碧沙岗公园是郑州市市区内的三大著名公园之一,也是郑州市建园历史最悠久的公园。碧沙岗原本是一个黄土岗,为纪念北伐阵亡将士,冯玉祥拨款20万元建立了陵园,并亲笔提名“碧沙岗”。1956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将陵园改建为公园,1957年5月1日正式向游人开放。公园内有昭忠祠、牡丹园、木兰园、沉香园等著名景点。[1]公园在整体规划和布局上,保留了原有陵园规则式设计,围绕中轴和主环路建有木兰园、棕榈园、牡丹园、沉香园、月季种植中心、海棠筱苑、海棠品种园等8个专类园区,形成了“一轴一环八园”的景观布局。[2]

历史沿革

初建

冯玉祥为纪念北伐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阵亡将士,先后拨款20万元,责成交通司令许骧云建造北
伐阵亡将士墓地。在当时郑州以西4公里处,有一个黄土岗,系梅山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端,当地人叫它白沙岗。这里常年风沙弥漫,形成高低起伏的沙丘。因为种不成庄稼,附近村民只是在岗上种上树木防风固沙。在这里建墓地,不占用老百姓的耕地,正合冯将军的心意。于是许骧云在此一次购地400亩,用于建造陵园。1928年3月陵园动工,当年8月竣工。冯玉祥取“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将陵园命名为“碧沙岗”冯玉祥亲笔题名“碧沙岗”,并以石雕刻、嵌在北门之上。陵园内还修有纪念亭,亭中央立有一块汉白玉石碑,正面刻着“碧血丹心”4个大字,是冯玉祥将军亲笔所书。石碑背面刻的是冯玉祥将军撰写的《阵亡烈士纪念碑碑文》。《阵亡将士纪念碑碑文》:“冒白刃,涂肝脑……凡我中华民族,靡不引为大耻,此耻一日不雪,恐先烈之灵一日不安……”碑文朴实无华,力透纸背,今日读来,仍然掷地有声,让人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