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

执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探测器
1
4
天问一号(英文名:Tianwen-1[1])是负责执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探测器,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约5吨。[2]天问一号共携带13台科学探测设备,用于开展火星全球形貌与地质结构探测、物质成分探测、浅层结构与水分布探测、空间环境探测和火星物理场探测。[6]
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与火星交会,成功实施捕获制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为期约3个月的环绕探测,为顺利着陆火星奠定了基础。[5]着陆巡视器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的国家。[7][4]5月22日,巡视器(祝融号)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8]
天问一号在世界航天史上首次成功实现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标志着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9]

名称标识

2016年8月23日,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开始。[10]2017年1月15日,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初评结果公布,凤凰、天问、腾龙、麒麟、朱雀、火星、追梦、凤翔等8个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作品入围。[11]2020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标识为“揽星九天”。[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