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子

唐代著名画家
1
4
吴道子(689年—765年),又名道玄,唐代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朝著名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百代画圣”。[1][2][3]
吴道子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yǎn]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曾随书法家张旭,感染创新精神,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又遍游山川胜地,悟天然造化之功。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其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吴带当风”典出于其人物画。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往四川,吴道子没有跟随。乾元初年(758年),吴道子前去赏鉴得意门生卢楞迦在庄严寺作的壁画。永泰(唐代宗年号)元年(765年)前后,吴道子卒于资阳县城北李家沟,时年七十六。[1][4][5][6]
在吴道子遗迹湮没[dài]尽的今天,他仍被画坛熟知。从唐朝以后的壁画都有受到吴道子的影响。元代永乐宫、明代法岗寺壁画等都是吴道子的风格,敦煌壁画也不乏吴派风貌的作品。北宋文学家苏轼夸其“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代表作品有《天王送子图》《八十七神仙卷》《孔子行教像》《菩萨》《鬼伯》等 [1][4][5][6]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