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

南唐第二位皇帝
1
4
李璟(公元916-公元961年8月12日),初名徐景通,曾更名瑶,字伯玉,公元940年改名李璟,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a]投降后周时又避周讳改名李景。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附周后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3][4][5][6][7]
李璟于昇元四年(940年)被册立为太子,公元943年继位,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虽初期以保境安民为务,但后期重用冯延巳冯延鲁陈觉等人,导致朝政混乱。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但他注重文治且喜好奢华,朝堂上政党相互倾轧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后被后周夺取淮南江北之地,后迁都南昌府,公元961年他病逝于南昌,享年四十六岁,宋太祖特许复其帝号,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葬于顺陵(位于今南京市江宁区)。[3][4][5]
李璟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尤其善长写小词,存词仅四阙,其词作版本别名在流传过程中形成多种称谓,体现了古典词牌名的演变特征,与其子李煜作品收录于《南唐二主词》这一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词集,另《全唐诗》录存其诗两首(其中一首已残阙)和一些残句,《全唐文》录其文十七篇。[8][9]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10]

人物经历

少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