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

仙人掌科仙人掌属肉质丛生灌木
1
4
仙人掌(拉丁学名Opuntia dillenii (Ker Gawl.) Haw.),为仙人掌科(Cactaceae)仙人掌属(Opuntia)的肉质丛生灌木[1][3];其原产于墨西哥的东海岸、美国的南部及东南部的沿海地区、西印度群岛、百慕大群岛、南美洲的北部等地区[4];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栽培于孟加拉国哥伦比亚毛里求斯缅甸、中国等国家;在中国,现主要栽培于西南、华南以及浙江福建江西等省区;普遍生于空阔的沿海沙滩、朝阳干燥的山坡、石上、路旁及村庄等[2]
仙人掌高为(1~)1.5~3米[3],上部分的枝呈宽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4];叶呈钻形,长为4~6毫米,呈绿色、早落[3];花呈辐状[4],具倒卵形花托,花被片呈宽倒卵形至狭倒卵形,瓣状花被片呈倒卵形或匙状倒卵形,花丝淡黄色,花药黄色;浆果倒卵球形,多数种子,呈扁圆形[4][3]
仙人掌含有丰厚的维生素A维生素C蛋白质等,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5][6][7];其花朵可以烹[rèn]出饼干、点心、菜肴等,果实可以作为水果,有煎、炒、炸、煮等多种形式,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5][8];此外,因其花卉较小、耐旱、管理简便且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而备受一些市民的青睐[9],在园林的绿化和花卉栽培中有重要的观赏价值[5];在药用方面上,主要用来治疗胃痛肺热咳嗽、蛇虫咬伤、烫伤及冻伤等症状[2]。此外,仙人掌已经成为南非澳大利亚斯里兰卡的入侵物种,是世界上100种最严重的入侵物种之一[10]墨西哥的国旗、国徽和硬币上都有仙人掌图案,墨西哥的国花也是仙人掌,所以墨西哥被誉为“仙人掌之国”。[11]

株形演变

多数的仙人掌植物长期处于干旱并且极难获得水分,因而在形态上使其最初的根、茎、叶三种器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株形的演变与适应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叶仙人掌生长在较湿润的环境中,其株形接近一般灌木,具有正常的叶子,主根较长,侧根较短,具两片子叶,茎不是肉质,叶片扁平;后来慢慢演化有了早期的肉质茎,茎的表皮和皮层内有了贮水组织,侧根较主根发达,叶子退化成圆筒状,腋芽发育成刺座;最后植株彻底演变成球形,并具有变态肉质茎和发达的贮水组织,叶子退化并早期脱落,在新长出的幼芽上有退化的小鳞片,侧根比较发达且分布很浅[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