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鲈

杜父鱼科松江鲈属下的唯一种
1
4
松江鲈(拉丁学名Trachidermus fasciatus),又名四鳃鲈、花鼓鱼[3],属鲈形目杜父鱼科松江鲈属的一种鱼,也是该属下的唯一物种[1]。其为河口降河性洄游底栖肉食性小型鱼类[1],主要分布于菲律宾日本韩国和中国的沿海水域[1][9]。在中国,松江鲈在长江口附近松江产量最多,最具特色,身体较黑,故名“松江鲈”[12]
其常见体长约11.5厘米[1],一般体重为50克左右[13]。头大,头和体前部宽且平扁,后部略侧扁[14];眼较小,两侧形成上棱[10];口大,上颌稍微突出[10];无鳞,但身体上有小突起[10]。雌雄两性外形稍有差异,雄鱼头部宽大,吻圆钝,具尿殖乳突,体色较深;雌鱼头部狭长,吻稍尖,无尿殖乳突,体色较浅[13]
松江鲈肉质鲜美,体内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历史上,其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且位列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首[4],被中国人视为重要的食物来源[11],同时还具有益肾安胎等药用价值[15]。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环境改变和细菌感染等的影响[16],松江鲈数量急剧下降。2021年,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6]

形态特征

松江鲈体呈纺锤形,一般体长约为11.5厘米[1],最长17厘米左右[13]。一般体重为50克左右[7],最重不超过100克[13]。前部平扁,后部略侧扁[14],向后渐变细小而尖[17]。体背侧呈黄褐色、灰褐色,腹侧呈黄白色,体侧具暗色横纹5~6条[4][18][19]。头体背侧及上、下颌常有黑褐色小斑点。体表无鳞,皮肤具有许多颗粒状和细刺状的皮质小突起[10]。侧线呈粘液管状,较平直[17],有37个小孔[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