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辇图

中国阎立本画作
《步辇[niǎn]图》传为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唐代绘画的代表作品之一,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由于经历千余年的传承,原本已佚,现存为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画面未见名款。[1]该画著录于《宣和画谱》《画史》《画鉴》《石渠宝笈[jí]初编》等。[2][3]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4]《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画面中唐太宗李世民从容端庄地坐在步辇上,身体舒展,如众星捧月般被九名侍女包围,六名抬步辇,其余的持扇和华盖;另一侧引见官员、禄东赞和翻译官肃穆而立,微勾身体,呈现出一字而立的布局,表现出对唐太宗的尊敬仰慕。本画布局巧妙,通过构图、色彩、人物大小关系既描绘出唐帝国与吐蕃之间的尊卑关系,也保持了画面的平衡感,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体现了大唐大气恢弘而又不凌越他国之上的大国风范,是唐蕃两国友好交往的见证。[5][6]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7]

画作内容

《步辇图》主要描绘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宫内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画幅中央有楷书写“步辇图”三字。纸尾有米芾黄公望、张向、刘次庄等人题跋。画幅左段有章友直伯益)用小篆书写的“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几字。画面右侧六位宫女簇拥着步辇,唐太宗端坐其上,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另有三名宫女分别在前后掌扇和持华盖。众宫女围站在李世民身边,呈现出众星捧月的画面格局。画面左侧分别站立三人,他们面朝唐太宗,神色端庄肃穆,毕恭毕敬。最右侧者是是这次仪式的引见官员,身着红袍,虬[qiú][rán],手持白色笏板,形象大于后两人;中间是吐蕃的使臣禄东赞,拱手而立,发型和服饰与中原地区不同,身穿团花衣,充满吐蕃民族特色;最左为一穿白袍的内官,承担翻译任务。[1][6]卷后有宋章直(伯益)篆书题记和米芾等人的观款。画幅上则钤[qián]有金章宗完颜璟,明郭衢[qú]階、吴新宇,清梁清标纳兰性德清仁宗颙琰(嘉庆)等人藏印多方。[1][8][9]
《步辇图》局部-禄东赞

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