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术语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的总收入减去不需要缴税的收入和免除交税的收入后,再扣除各项可以扣除的额度和弥补以往年度亏损后的余额所得到的金额。[3]个人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在一定纳税期内(通常是一年)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合法的减除费用后的金额。[1]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4]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4]个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囊括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个人所得税法》为原则计算。[1]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础和依据。[3]它的计算和申报对企业的财务决策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5]同是也是税务部门对企业纳税行为的监管和管理的重要手段。[2]个人应纳税所得额是个人纳税的基础,是个人根据税法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的依据。[1]它的计算和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助于实现税收的公平分配原则,让个人按照自己的经济能力承担相应的税负。[6]

基本概念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