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铜(英文名称:Cupric chloride),别名二氯化铜,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uCl2,摩尔质量为134.45g/mol,密度为3.39g/cm3。[1]氯化铜为棕黄色结晶粉末,具有吸湿性,溶于水、甲醇、乙醇等。[2]其二水合物为绿色斜方或棱形晶体,属单斜晶系,在潮湿空气中易潮解,在干燥空气中也易风化。[3][4]氯化铜溶于水呈酸性,易与碱发生反应,能与金属进行置换,与有机物络合。[5][6][7]氯化铜可由单质铜与氯直接化合而成,也可由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制得,也可以从托氯铜石(化学式为CuCl2)和水氯铜矿(CuCl2·2H2O)等矿物中提取。[8][9][10][11] 氯化铜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粉尘刺激眼睛,并引起角膜溃病。[12]氯化铜在工业领域可以用于有机和无机反应催化剂,媒染剂,杀虫剂,石油脱臭、脱硫和精制剂;用作电镀槽增加铜离子添加剂;金属冶炼;木材防腐等。在生 活领域可以用于净水消毒和作为食品色素。还可以用于影视技术。[13][14][15][16] 相关历史
《唐本草》叙述了氯化铜的制法:“以光明盐、硇[náo]砂、赤铜屑酿之为块,绿色。”光明盐就是食盐,用氯化钠、氯化铵和铜屑反应,可生成不纯的氯化铜。李时珍还谈到铜绿的制法:“近时人以醋制铜生绿,取收,晒干,货之。”[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