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担面

四川省代表性风味小吃
1
4
担担面,是四川民间极为普遍且颇具特殊风味的一种传统面食,系手工面条煮熟,加四川宜宾芽菜为主要配料,搭配面臊等调味料制作而成 ,其特点为:面条细薄爽滑,面臊酥香,汤汁鲜香,咸鲜微辣。[2][3][4]
早期的担担面不是指口味,也不是指面的形状,而是指卖面的方式,因常由小贩挑担叫卖,故名担担面。相传,担担面起源于1841年,由四川自贡(今自贡市)一个绰号为陈包包的小贩所创,随后传入成都及四川各地。由于担担面的形成时间较长,全国各地在制作和调味上略有差异,重庆自贡等地,仍保持担担面原有的素面风味,而成都则在原有素面的基础上,加入猪肉酥臊子, 使其更具特色。四川筵席中亦常将担担面用作席点而登大雅之堂。[5][6][7]
经过百余年的传承发展,担担面已经遍布中国各大城市及世界各地,特别是传入日本后,出现了各种经过改良的担担面,因口味独特,受到食客们追捧。[8][9]2013年,担担面入选商务部中国饭店协会首次评选的“中国十大名面条”。[10][11]

历史渊源

四川担担面,与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广东伊府面武汉热干面,并称中国“五大面条”。但是担担面起源的历史说法众多,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的《食之白话·面之雅俗》及《四川老字号:名小吃》认为,担担面是清代道光年间(1841年)有个叫陈包包的自贡小贩始创,陈包包年轻时是自流井(今自贡市自流井区)盐场的挑卤水工,因为一次事故右肩受伤,治愈后右肩与后背扭曲成一坨,被人谑称他“陈包包”。为求生计,陈包包向在外帮厨的舅舅学习做面条,并在舅舅的帮助下,置办担担行头,开始挑担在自流井各盐场走井串灶,贩卖面条,因陈包包的面条借鉴了北方、南方面条的长处,面条手工制作,调配料用料又十分讲究,陈包包担担面很快远近闻名。自流井市面上就有了仿陈包包的担担面,后来,自贡担担面随着自贡盐船船工口碑传遍釜溪河流域、沱江流域及长江流域。陆路,则通过“盐担子”传遍临近州县。[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