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

元代黄公望水墨画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完成的水墨山水画,拥有“画中之兰亭序” 的美誉,属国宝级文物,原画因“焚画殉葬”而分为两段,前半卷《剩山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1][2]2011年6月1日,《富春山居图》两段在台北故宫博物馆首度合璧展出。[3][4][5][6][7]
《富春山居图》取景于富春江两岸,黄公望观察富春江两岸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历经三四年完成这副作品。《富春山居图》画卷描绘的是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色,画面上山峦起伏,水流[]徊,有村落、平坡、草亭、水阁、小桥、渔舟人物等,通过画面如同身历其境而又心情疏阔舒畅。画山峰多用披麻[cūn],干净利落,自由活泼,画树,近者用笔苍老秀润,远处平行用米点。墨色层次丰富,透明而凝重。这幅长卷用墨淡雅,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延展,空间显得极其自然,具有“景随人迁、人随景移”之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3][4][5][8]
《富春山居图》是“即兴修改补充呼应式”的山水画,转折点式的伟大抒情山水杰作,是联系两岸关系和谐友好的重要纽带。2011年《富春山居图》在台湾的特展拉开了其文化创意传播的序幕,文化创意传播不仅彰显了中华文明,还展现出浓厚的民族情怀。特展结束后,出现了一系列以《富春山居图》为题材的文化创意衍生产品。[9][10][11][12]

作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