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亚科

禾本目禾本科下的亚科
1
4
亚科 (Bambusoideae) 是禾本目(Poales)禾本科(Poaceae)下一亚科,是禾本科12个亚科中最大的亚科之一,并且是唯一具有类似木质茎结构的类群,亚科下有139属,种数超过1500种[4][7][6]。人们常说的竹、竹子、竹类植物都是竹亚科植物的统称[1][2]。竹亚科植物广泛分布于南北纬46°间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4];在中国自然分布限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5]。喜温暖湿润的气候[2]
竹亚科的起源时间估计为29-49百万年前[8],该亚科植物常呈乔木或灌木状[3]。竹亚科植物是地球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9],竿和各级分枝之节均可生芽并形成枝条,因而形成复杂的分枝系统;植株成长后,地下茎亦甚发达和木质化;新竿有其特殊的生长方式,即由地下茎(竹鞭或竿基)的芽向上出土而成新苗,俗称竹笋(bamboo shoot)[3]。叶二型,有茎生叶与营养叶之分[3]。花多组成复花序[10],正常情况下很少看到竹亚科植物开花,大部分竹种要经历上百年甚至更长的营养生长阶段后才会开花,并且竹亚科植物往往是同步开花,开花后集体死亡,同时,竹亚科植物花粉普遍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败育现象,自然授粉率很低,即使是处于盛花期的竹种也很少结实[11]
竹亚科植物用途广泛,还是重要的食用和材用植物[12]。竹笋可以做蔬菜食用,富含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成年植株可以编织成各种日常用品,如席、帘、筒等,还可以用于造纸,代替混凝土和钢材成为建筑材料[13][1][7]。竹亚科中部分植物可以入药,如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等[14]。除此之外,竹笋对动物来说也是有益且美味的食物;竹亚科植物作为一种林产品,可以作为生物燃料;竹剩余物内富含蛋白质、淀粉、矿质元素等养分,也是非常好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原料[15][16]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代表着学问精湛、品德良善、心怀宽广、仪表不凡[17][18]。也正因其美好的寓意和多姿的形态,在园林中广泛应用,栽植于堂前、屋后墙根、池畔,各具情态;体形矮小、秆形奇特的竹亚科植物还可以作成盆景[19][7]。不仅如此,竹亚科植物可以减少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也是自然界碳汇的重要来源,在调节和改善人类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竹亚科植物在减少土壤退化上也具有保护作用[15]
竹亚科植物由于人为砍伐、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某些物种的数量逐渐减少;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记录并评估了丰实箭竹Fargesia ferax)、长圆鞘箭竹Fargesia orbiculata)、秀英竹(Oligostachyum shiuyingianum)、错那箭竹Fargesia grossa)、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等物种[20]。在中国,竹亚科中有4个物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21],此外,贡山竹也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收录并根据IUCN3.1评估为近危(NT)物种[22]。其中,部分植物已通过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得到了保护[21][23][24][25][26][20]。虽然竹亚科植物作用广泛,但也有可能造成危害;通过根茎传播(散生竹)的竹亚科植物因为根茎系统广泛,有可能成为入侵物种,美国农业部国家入侵物种信息中心机构已将人面竹Phyllostachys aurea)列为入侵物种[27][28]。此外,竹亚科植物中含有的氰化物也有可能导致中毒[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