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

中国现代诗人、学者
冯至(1905年9月17日~1993年2月22日),原名冯承植,字君培,[1]河北省涿州市人。[3][2]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诗人、翻译家、学者和教育家,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2]
冯至生于趋于败落的盐商家庭,幼年母亲病故。1916年,冯至考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0年留学德国;1935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1955年冯至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4]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1978年,冯至当选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1980年当选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7年被授予“大十字勋章”。1993年2月22日,冯至因病逝世,享年89岁。[2][3][5]
冯至在诗歌创作及德语文学研究、教学、翻译方面的成就赢得了国际性的肯定和赞誉,他先后被聘为瑞典德国奥地利等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世纪20年代以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登上文坛。[3]主要作品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十年诗抄》等;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等;小说《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伍子胥》等;传记《杜甫传》;译著《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6]其中《杜甫传》等著作在中国的学术史上均具有开创意义。[3][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