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罗庚-抖音百科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1]),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2][3]数学家、教育家、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4]。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于1931年被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 。193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1946年任美国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大学教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华罗庚在归国途中写下《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5]1951年,华罗庚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同年被任命为即将成立的数学研究所所长。[6]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7]。1985年逝世于日本东京[8]。 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1],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7],在矩阵几何学、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解析数论、多复变函数论等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他解决 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也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8]。华罗庚在解决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方面获得出色成功;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9]代表论著为《堆垒素数论》《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荣获1956年中国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0年和王元共同获陈嘉庚物质科学奖[7][10]。 为纪念华罗庚的贡献,将一颗国际编号为364875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华罗庚星”。彰显着华罗庚为科学事业作出的不朽贡献,更昭示着华罗庚高贵的精神品质万古长青[11]。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