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潜鱼雷

专门用来攻击潜艇的鱼雷
反潜鱼雷(Anti-submarine Torpedo),是一种专门用来攻击潜艇的鱼雷,[1]也是反潜武器系统的组成部分。[2]
1942年,德国研制成第一代被动式声自导电动力反舰鱼雷T5,美、英、法、苏先后进行了仿制。德国在战时还研制成电动力线导鱼雷“云雀”,战后美国加以仿制,即为美国第一代线导鱼雷MK37。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美国即派出了大量专家前去收集资料及实物,使得美国鱼雷事业得以迅速发展,从50年代初开始,美国鱼雷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代表性的为MK44、MK 46、MK50及MK37、MK 45F、MK 48 和 MK 48ADCAP等。苏联和其它国家也不甘落后。[3]
伴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世界反潜作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对反潜武器的要求也产生了很大改变,在浅水作战时,对鱼雷自导头的目标探测识别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6年,由法国意大利联合研制的MU90鱼雷通过了由水面舰、直升机和反潜侦察机携带的海上试验。1999-2000年,德国DM2 A4鱼雷进行海试。[2]
反潜鱼雷按照直径与发射方式划分,鱼雷可分为重型鱼雷、轻型鱼雷和助飞鱼雷。[4]重型如美国MK48系列、德国的DM2A系列、法国F21“阿尔忒弥斯”重型鱼雷英国旗鱼”等。[1][2]轻型鱼雷主要有MK46系列、MK50、MK54热动力鱼雷,俄罗斯新型轻型鱼雷MTT鱼雷,法、意联合研制的MU90电动力鱼雷。[4]轻型如RUM-5A“阿斯洛克”助飞鱼雷,俄罗斯和法-意也分别研制了“蝼蚁”(西方代号SSN-N-29)、“石英”(西方代号SS-N-14)、“米拉斯”助飞鱼雷等。[4]

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