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樱桃

蔷薇科李属植物
1
4
樱桃拉丁学名:Prunus tomentosa Thunb.),又名山樱桃、梅桃、山豆子[1],是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的一种矮小灌木,也有少量呈小乔木[2],是中国栽培果树中最古老的樱桃品种[3],原产于中国[2],分布于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地区[1][2][4]
毛樱桃根系发达[5],枝条生长旺盛,密集生长[2],嫩枝密被绒毛至无毛,冬芽疏被柔毛或无毛[1];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有急尖或粗锐锯齿;花单生或2朵簇生,萼筒管状或杯状,萼片卵形呈三角状,花瓣呈现白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雄蕊短于花瓣,花柱伸出长度与雄蕊近乎等长或稍长;果实,核果,近球形,成熟时为红色。[1]
毛樱桃主要生长在北半球温带地区[6],抗寒、耐旱、适应性强、易于繁殖[5],多位于山坡林、林缘、灌丛中或草地[1]。毛樱桃园艺上的应用范围非常广,由于其树种优良,可以用于改善自然环境,作为园林观赏树木使用。此外,毛樱桃作为果树砧木可以嫁接李属树种,具有矮化、结果早、丰产的良好效果[5]。其果实也可供食用或加工,也可酿酒[3]。其种仁含油率达43%,可制肥皂[7]

分类学历史

BenthamHooker(1865),Ingram(1948),Rehder(1974)以及WebsterLooney(1996)将樱桃类植物划归为李属Prunus)。俞德浚(1979,1984,1986)将其归于樱属(Cerasus),把核果类分为以下6属一桃属杏属李属、樱属、稠李属桂樱属。但在国际上,已很少有研究者将樱桃划归樱属。1733年,瑞典人林奈在他的名著《植物种志》中主要依据花的形态对种进行分类,把核果类植物分为四属:扁桃属、李属、樱属、稠李属(1753),但1764年在同一书的修订版中,将以前划归樱属的种划归李属,主要因为其花的特征同李属其它种很相似。现在大多数国家将可食用的樱桃种划归李属樱亚属俞德浚(1979,1984,1986)将樱类植物归纳为45种,中国起源的樱亚属中以毛樱桃和中国樱桃种具有真正的食用价值[8]。根据现有中国植物志,已将毛樱桃的正名从(Cerasus tomentosa )修订为(Prunus tomentosa Thunb.)[9]。此修改主要将毛樱桃的属分类从樱属修订为了李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