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

中国古代传说中瑞鸟
1
4
凤凰,又名鸳凤、鸾凤、雏、宛雏、宛鹑、鸳鸾等,是中国古代先民从鸟崇拜和太阳崇拜中衍生的一个重要文化意象[1][2]凤凰也分雌雄,雄的称为凤,雌的称作凰,是祥瑞之兆。西汉礼记中将凤凰列为镇邪驱恶的“四神”之一。[2]据《山海经》《说苑》等文献记载,凤凰在外部形状上集各种兽类的特征于一身,为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而文。[3][4]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湖南高庙遗址中出土的陶罐上已经有鲜明的凤鸟形象出现。先秦时期,百姓将凤凰视为帝使以及天命的象征,后因儒家学派的兴起,凤凰成为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君王仁德的标志。[2][5]唐代以后,凤凰形象开始走向民间,得到了百姓的喜爱,被运用于文学及各种工艺领域。明清时期,凤凰的形貌特征基本定型,集多种鸟禽的特点于一身,呈现为鹦鹉的嘴,锦鸡的头,鸳鸯的身,仙鹤的足,大鹏的翅膀和孔雀的羽毛。[2][6]
从远古的图腾崇拜到众所周知的吉祥动物,凤凰被赋予了贤德、美好、祥瑞、美满婚姻等丰富的寓意,并衍生出凤凰灯舞、凤舟竞赛等民俗活动。[2][7]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凤凰文化得到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2007年以来,郧阳凤凰灯舞、畲族凤凰装、洪湖凤舟等陆续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8]

历史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