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

中国山西忻州的古关隘,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
4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白草口雁门关村,是古代重要的关隘、世界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4],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7]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8][5],雁门关景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9][10][11]雁门关是塞北游牧民族区与中原农耕区的分界地,雁门关是以雁门关军事防御体系历史遗存、遗址为主要景观资源的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关隘文化旅游区。[12]
雁门关上古称北陵,夏商周称西隃关,春秋句注塞魏晋分成西陉关、东陉关曹魏时期旧址上置雁门关西陉关关城,唐武周时期,复建西陉关关城(地址铁裹门)。自铁裹门设关后,勾注塞之名遂为雁门关之名取代。明洪武七年(1374年),在旧址上复建东陉关关城于今址。[2]现景区分为三个区域:雁门关主要景点、外围景点和近代遗存。[13]
雁门关被誉为“中华第一关”[10],2001年,雁门关作为“长城”的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2014年,雁门关风景区荣获“中国最佳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称号。[15]2017年,被确认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5]

名称由来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16]雁门关一词最早见于《魏书》,泰常四年(419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