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蚊胺

驱蚊剂中使用最广泛的活性成分
避蚊胺(deet,deta),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名N,N-二乙基甲基苯酰胺(N,N-diethyl-m-toluamide),分子式C₁₂H₁₇NO,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化学合成趋避剂。具有驱避性好、适用性广、毒性小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驱避时间短、使用剂量大、皮肤吸收较多等问题,此外也有可能引发皮炎心血管疾病等副作用。[3]其作为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的代表性物质已在杀虫剂、面霜、乳液中广泛应用。[4]通常使用酰卤胺解法、直接反应法进行制备。[5]

研究历史

避蚊胺(DEET,N,N-二乙基间甲基苯酰胺)是一种由美国农业部科学家为军队野战开发的广谱昆虫驱避剂,科学家证实其在各种气候和环境下都能发挥出色的驱蚊作用,分子式C₁₂H₁₇NO,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化学合成趋避剂。1907年,有关学者在消毒过程中发现了该化合物,并命名为“Autan”。1929年,罗马尼亚科学家在期刊上首次报道了该化合物的合成过程,此时仍未提及其主要的避蚊作用。[2]1946年,美国陆军对其进行开发,以供军事人员野外驱蚊虫使用。1957年,避蚊胺正式注册提供给大众使用,成为使用最广泛的驱虫剂。至今约有230种含有避蚊胺的产品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注册。[1]

理化性质

避蚊胺为透明无色或淡黄色微粘稠液体,有微弱气味。在常温密闭储存条件下性状稳定。避蚊胺涂抹在皮肤上会很快形成一层透明薄膜,无油腻感,与其他驱避剂相比,它能很好地抵抗磨擦和汗水。对强酸和强碱敏感。加热会产生分解,释放氮氧化物的有毒烟雾。[1]可作为增塑剂使用,通常用于橡胶、塑料、乙烯基或弹性材料处理,如隐形眼镜、眼镜框和镜片、手表晶体、梳子、油漆和清漆表面,以及某些合成或处理过的织物。避蚊胺不会损坏天然纤维,如棉花、羊毛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