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高炽-抖音百科
朱高炽(公元1378年—公元1425年),即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公元1424年—公元1425年在位),年号洪熙,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1][2]其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3] 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高炽被册封为燕王世子;由明太祖朱元璋接到都城南京亲自教导,得到太祖赏识,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朱高炽返回北平。[2][4][5]靖难之初,身为燕王世子的朱高炽负责镇守北平,据守城池,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2][1][6]朱棣称帝后,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将朱高炽正式册立为皇太子,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至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高炽曾六次监国协助处理政务,[7][3][8]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病逝,同年八月,朱高炽登基继位。在位期间,朱高炽废除苛政,重用贤臣,注重北部边防的调整,停止下西洋和在云南等地的采买活动,休养生息。他还调整统治机构,提高阁权,使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重要机构。[9]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十二日,朱高炽病重,驾崩于钦安殿,终年四十八岁。洪熙元年七月二日上尊谥,庙号明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献陵。[3][10] 朱高炽在位时间虽短,不到一年,却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础。[11]后世对朱高炽的评价趋向正面,明朝学者周召称明仁宗喜欢文学,造诣很高,能做状元天子,继位前还能留心诗文,著有《明仁宗御制文集》和《明仁宗御制诗集》;[12]清朝康熙皇帝评价明仁宗用法皆术宽平;[13][14]《明史》《明末纪事本末》中都称赞的功绩,认为他在行政方面做的完美;[3][15]著名的历史学家孟森、陈致平评价朱高炽是一位仁君;[16][17]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南炳文认为朱高炽,文臣,组成了中枢统治机构,为明王朝以后的施政奠立了基础。[18]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