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断桥

抗美援朝战争遗迹景观
鸭绿江断桥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鸭绿江畔,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为抗美援朝战争遗迹景观。[2][1]
鸭绿江断桥原为12孔可开闭式铁路桥,总长944.2米,宽11米,最初由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于1909年5月动工建设,[3]连接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与中国安东(今丹东),次年10月竣工通车。为便于超高船舶通行,中方一侧在第四孔处架设旋转式“开闭梁”,以四号墩为轴可旋转90°。该桥为鸭绿江上的第一座桥梁,始建于1937年4月,[4]1943年4月被改为公路桥。[1]朝鲜战争期间,该桥成为志愿军过江、后方支援朝鲜战场军需物资的交通大动脉,因而成为美军攻击的重点目标。[5][6]于是,1950年11月8日至14日,美军多次派出轰炸机轰炸,导致大桥被炸塌。朝鲜战争结束后,中方一侧所剩四孔残桥一直保留,习惯上被称为“断桥”(1992年曾改名为“端桥”,2000年后恢复旧名),现存桥孔5个,第2、3桥孔通航。朝方一侧则把所属六孔和中方剩余两孔残桥拆除,仅存桥墩。[1]
鸭绿江断桥为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历史见证,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1][7]同时,它也是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1][2]

历史沿革

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