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

1862年维克多·雨果所著的长篇小说
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所著的篇幅最长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作者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文学创作思想。[1]
全书分为5部48卷[2],约120万字[3]。从构思到成书作者花了三十余年,期间还曾赴滑铁卢战场体验生活,作品主要人物“圣人”“苦役犯”“女人”“小女孩”等也多改编自亲身经历或真实故事。[3][4][5]
该书的主人公是“苦役犯”冉·阿让,他坐了19年牢,起因只是偷一片面包。出狱后经米利埃主教感化,冉·阿让奋斗成为企业家、市长,他帮助弱女,抚养其遗孤,救走革命青年,做了许多善事,最后他安详地离世。而坚信犯人不会成为好人的警长沙威,则因信念崩塌,最终投河自尽。书中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国大革命到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期间法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辉煌画卷,指出了资产阶级社会的三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失业、卖淫和流离失所;同时,作者也给出了他以为可行的治愈社会问题的药方——人道主义思想。[4][6][7]
1862年3月,《悲惨世界》第一部《芳汀》在布鲁塞尔出版;[4][5][8]同年4月,《悲惨世界》法文原版在伦敦出版,书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很快就进入了法国国民议会的议事日程。[9]该书被雨果自己称为 “社会性史诗”[3],被誉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10][11],是雨果创作高峰时的巨著,是19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1]小说出版以来,先后出现了十多种语言的译本,并被改编成影视作品、音乐剧等在许多国家演出。[12][13][14][15]

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