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冯·诺依曼[4](John von Neumann,1903年12月28日-1957年2月8日),美籍匈牙利裔犹太人,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是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流体力学、弹道学、核武器(核威慑)等领域的科学全才,被誉为“博弈论之父”“计算机之父”,[5][6]历任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会员、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7]1921年冯诺依曼进入柏林大学;1923年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 大学学习化学。[8]著有《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计算机与人脑》《经典力学的算子方法》《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连续几何》等[9]。 生平
1903年12月28日,冯·诺依曼作为长子出生在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银行家家庭。父亲原名诺依曼•米克绍Neumann Miska [a](马克思•诺依曼Max Neumann),1913年因“在金融领域立下功劳”获得一个世袭头衔“冯”(von),全名是Margittai Neumann Miska(德语:Maximilian Neumann von Margitta[b])。约翰·冯·诺依曼的名字也就成了Margittai Neumann Janos(音译为毛尔吉陶依•诺依曼•亚诺什),德语Johann Neumann von Margitta,后来简化为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家人称其为扬奇(Jancsi)。起初,诺依曼兄弟在家接受犹太式的家庭教育,有两名德语和法语老师和其他科目的专门教师,也可以在父亲的图书室阅读。冯·诺依曼记忆力惊人,且从小就展露数学天赋,但在体育和音乐方面才华平平。[10][11] 1914年冯·诺依曼就读于布达佩斯三所精英高中之一的卢瑟伦中学(Lutheran Gymnasium),在这里引起了拉斯洛•拉茨的重视。13岁时,他还接受了布达佩斯大学教授约瑟夫•库尔察克、加布里埃尔•赛戈、迈克尔•费克特和利奥波特•费耶尔的指导,17岁发表了第一篇原创论文(与一费克特撰写)。[12]
1921年,获得厄特沃什奖并结束了中学时代的冯·诺依曼原本励志成为一名数学家,但是他父亲认为数学赚不到钱,父子妥协下,冯·诺依曼在柏林大学入学后选修了化学工程,后转学至苏黎世的瑞士技术学校(Swiss Technicail High School),同时在布达佩斯大学学习数学(并不上课学习,仅在期末前往布达佩斯参加考试)。[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