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阶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
4
吴阶平(1917年1月22日-2011年3月2日[6]),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共产党员,[7]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和社会活动家,[8]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6]
吴阶平1933年本科毕业于燕京大学,1942年博士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1947年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泌尿外科,1948年回国后在北京医学院任职。[9][10]1952年吴阶平加入九三学社,1966年担任北京第二医学院院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2年吴阶平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1]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8][6][9][12]2011年3月2日21时18分,吴阶平院士于北京逝世。[13]
吴阶平是新中国泌尿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医学教育与社会活动中具有广泛影响,1953年提出“肾结核对侧肾积水”这一新概念,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同时期利用回盲肠行膀胱扩大术治疗膀胱挛缩取得成功,[10][7][8]1956至1957年,改进了输精管结扎术,1960年后,发现了肾上腺髓质增生疾病,同时发明“吴氏导管”,改进了前列腺增生手术,1980年后,研究了一侧的肾被切除后对侧肾的代偿性增长现象。[10][8]此外,吴阶平提出了医生的三项标准与四种精神,与施锡恩合著了新中国第一本泌尿外科专业参考书,主持编写了中国第一篇“性”问题著作《性医学》,并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与外交活动中做了重要贡献,先后被授予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与进步奖、日本松下泌尿外科医学奖、北京医科大学首届伯乐奖等重要奖项。[14][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