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佐-抖音百科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献学家和诗人
黄佐(1489年-1566年),[7]字才伯,号泰泉。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明代岭南大学者,著名方志学 家,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献学家和诗人。[1][5][7] 黄佐,正德五年(1510年)获庚午乡试第一。[8]1519年,赴京再度会试,1520年他以第十八名的成绩通过会试,1521年被评定为二甲第十一名。[9]1522年,朝廷试庶选吉士,黄佐五试名列第一,授翰林院编修、兼春坊司谏。[8]1523年初冬,黄佐以副使前往湖广册封岷府南渭王。[10]1524年,黄佐北上考中进士后第一次回到广州。1528年春天,黄佐将父亲黄畿原在粤秀山修学之地装饰一新,名曰粤洲草堂。[11]1528年,黄佐来到桂林,出任广西提学佥事,负责全省教育事务。[10]1530年冬天,黄佐因母亲生病离开广西,把修志一事托付梧州知府同知舒柏、周钱等人。1531年,该志完成编纂刊行面世,黄佐撰《广西通志后序》。除《广西通志》外,黄佐还撰有《广西平蛮录》《广西图经》等。清朝初年,黄佐与王阳明等一道被列入广西名宦祠。[10]嘉靖十九年(1540),他任南京翰林院侍读,嘉靖二十一年春升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官从四品[4],官方后来在他广州城里住地附近建起的“大司成 牌坊”也由此得名。[7]1546年后,黄佐不再入仕。[12][13]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黄佐七十七岁谢世,[1][2]病逝后,诏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5] 黄佐一生的著述,其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旧说有三十九种,现在还可以见到篇目的尚有明刻的《广州府志》《乐典》《乡礼》《明音类选》《广东通志》《庸言》《六艺流别》《泰泉集》等八种数百卷,著述内容涉及的主要还是理学及史志方面,而两者又是紧密相关的。[1]黄佐,除了仕途上的成就,黄佐还是岭南文化的一张名片,他编写的方志等著作成为后世历代学者在研究中依据的经典。黄佐主编的《泰泉乡礼》对明代以后广东宗族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把原来士大夫阶层的礼仪逐渐向平民推广,对广东本地宗族的繁衍壮大,宗族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14]他的诗作风格雄直恣肆,充满了豪迈之气与深邃的情感。后人尊他为“粤之昌黎”,他诗歌理念与风格的传承,使得岭南诗风在明代诗坛中独领风骚,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学力量。[15]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