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

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第三。其质量约为5.972×1024 千克,是最大的岩石行星,也是密度最高的行星,另外它还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至今为止,地球是已知唯一存在生命、表面存在液态水的行星。[4][8][9][10][11]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自转周期为一日,公转周期为一年,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8][12]
地球与太阳系中的大多数其他天体一样,是在45亿年前由早期太阳系中的气体形成的。在地球历史的最初10亿年里,海洋形成,然后生命在其中发展。[13][14][15][16]其呈椭球体形状,平均直径是12742千米,赤道处凸出,赤道处直径比两极的直径长43千米。[17][18][19]地球地形因地壳不规则复杂多变,地壳由缓慢移动的构造板块组成,它们相互作用产生山脉、火山和地震。[20]地形以山地、高原、沙漠、平原、海沟、海底峡谷与火山等为主。[18][21]其表面70.8%是海水,29.2%是陆地,[22][21][23]地球的大部分土地都比较潮湿,并被植被覆盖,而地球极地沙漠的大片冰层保留的水量比地球地下水、湖泊、河流和大气水的总和还要多。[24] 
地球上有含有氢、氧成分的大气层,其可产生压力吸收大部分流星体和来自太阳紫外线辐射,并且可通过温室效应使生命和液态水存在于地球表面。[25][26][27]其气候有湿润热带、干旱、湿润中纬度、大陆性和冷极地五大类型。[28]降水主要是通过表面蒸发产生的水蒸气经过大气中的循环模式输送,然后返回海洋或湖泊,形成水循环,维持地球生命活动。[29][30]并且地球具有引力磁场,磁场在太空中与太阳风相互作用,保护地球免受太阳和宇宙粒子辐射的影响。[31]
地球上早期的生命以原核生物的形态存在,[32]之后生命栖息在地球上许多特定的生态系统中,并最终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形成一个总体生物圈[33]自19世纪以来,地球上的大部分土地都被政治边界分隔的主权国家提出了领土主张,截至2024年,地球上存在200多个国家。[34][35]

命名与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