麸质

谷物中的蛋白质
[]质是存在于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或其杂交品种及衍生物中的,使部分人群不耐受的一类蛋白质组分,[5]包括小麦中的麦醇溶蛋白(gliadin)和麦谷蛋白(glutenin),黑麦中的黑麦醇溶蛋白(secalin)以及大麦中的大麦醇溶蛋白(hordein)[6][7][8]。麸质是构成面团良好网络结构的重要物质,俗称“面筋[9][10]
干燥情况下,麸质呈灰白色粉末状,吸水后呈胶状,有弹性。麸质不溶于水,溶于碱,部分溶于乙醇和稀酸[3],在食品行业应用广泛,烘焙类食品、面食以及素肉食品的制作都少不了麸质(无麸质食品除外)。[11]
麸质还是一种重要的过敏源物质[11],麸质不耐受人群在食用含有麸质的食物以后,易患乳糜泻、疱疹样皮炎等疾病[12]

发现历史

麸质最初是指小麦籽粒的主要储存蛋白[6],于1745年被发表在雅可布·贝卡利(Jacopo Beccari)的文章《De Frumento》中,但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7][13]。1907年,奥斯本(Osborne)根据小麦籽粒中蛋白质的溶解特性,将它分成清蛋白、球蛋白、小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等4种蛋白质[13]。20世纪20年代,麸质被确定为乳糜泻的诱导因素,但科学界之外对麸质的探究仅限于那些不幸患有乳糜泻的人。直到21世纪初,人们在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上对麸质兴趣激增,随着麸质讨论度的增加,在非专业文献和更广泛的流行媒体中,它被作为麦类谷物中与小麦麸质类似的同源蛋白的统称,[6][7]在2018年12月的谷歌搜索中,麸质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获得了近 4 亿次点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