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吉柿(拉丁学名:Garcinia mangostana L.),别名山竹、山竹子、倒捻子等[1],为藤黄科(Clusiaceae)藤黄属(Garcinia)常绿小乔木植物。[4]原产于马鲁古,主要种植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台湾、福建、广东、云南和海南等地也有引种或试种。[4][5]莽吉柿主要生长在潮湿的热带生物群落中,广泛种植于海拔1000m以下的热带地区,莽吉柿对干旱和积水较敏感,适宜生长在高温、高湿、适度荫蔽的环境。[1][2] 莽吉柿分枝多且密,交互对生,小枝具有明显的纵稜条。叶片厚革质,具光泽,椭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雄花簇生枝条顶端,雌花单生或成对,着生于枝条顶端。果成熟时紫红色,间有黄褐色斑块,光滑,种子4-5枚。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1]
莽吉柿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氨基酸,食用价值比较高,[5]其木材坚硬、木材优良,经常被用来制作牙签,木制品和建筑用材料。同时,莽吉柿也是珍贵园林绿化树种,可作行道树种植。[6] 引种历史
莽吉柿原产于马鲁古,[1][2]后来经过引种,在亚洲、美洲、大洋洲的热带地区多有试种栽培。在1919年引入中国台湾栽培种植;中国广西,海南的文昌、琼海、万宁和保亭都有种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