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约翰内斯·维米尔创作的油画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创作完成的一幅油画,它是维米尔最著名的画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不是一幅肖像,而是一幅“tronie”[a]——一幅虚构人物的画作。[1]该画创作于1665年左右,规格较小,是荷兰小画派的典型代表作之一,该作品自1902年以来一直由海牙的莫瑞泰伊夫妇收藏,现藏于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本画原型人物传为维米尔大女儿玛丽亚,画中的少女扭头侧身凝视着画面外,头上蓝黄间杂的头巾对比度强烈,脖颈处的珍珠闪烁着微微光芒,纯色的背景使得少女形象格外突出,2014年,荷兰天体物理学家文森特·克勒认为从镜面反射角度来看,耳环的材质更像抛光锡而非珍珠。[2]本画一直以来是各种文学和电影的主题,被荷兰评论家戈施耶德誉为“北方的蒙娜丽莎”。[3][4]

画作内容

画面中,一名少女头戴蓝色和柠檬黄色相间布料的土耳其式头巾,身着露出白色衣领的棕色外衣,侧身向左转头面向画外。面色白净透亮,朱唇微启,目光忧郁平静,左耳上的珍珠耳环闪烁着熠[yì]熠光芒。少女的身后的背景为纯黑色,极简的背景无限衬托出画作主体本身,使阅览者的目光长久停驻在少女身上,似乎她是黑夜里的明灯,微微的光彩,不夺目不耀眼,十分温和。[5]该画上写着:"IV Meer",但并未注明日期。在1994年的一次画作修复中,人们发现黑暗的背景实际上是深绿色,目前呈现的效果是通过在黑色背景上涂上一层薄薄的釉料而产生的。[6]

创作背景

荷兰于17世纪初便获得了独立,建立了荷兰共和国,建立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制度,一跃成为当时欧洲最富强先进的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出版言论自由使得人民的思想开放,社会氛围自由,加之荷兰信奉新教,艺术创作也随之摆脱了宗教束缚,艺术题材开始面向市俗化的生活。艺术家开始面向普通市民的需求,这一时期创作的绘画主要是用来售卖,画幅也偏小,适合于作为家庭装饰画进行悬挂。在这种氛围之下,荷兰应运而生了一个画派:荷兰小画派。此画派着眼于普通市民的市井生活,画作主题较微观,多为景观、肖像、生活细节等。《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就是此画派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维米尔以自己的女儿为原型创作了此画,而少女头顶土耳其风格的头巾也是为了更易售卖,具有异域风情的作品更能抓住当时西方人的猎奇心理。[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