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鳄蜥-抖音百科
鳄蜥(学名:Shinisaurus crocodilurus),俗称五爪金龙,大睡蛇等[2][3],属于鳄蜥科鳄蜥属爬行动物,在分类学上独科独属独种[11][12]。成年鳄蜥体长22~51厘米[7],平均体重35克,雄性一般比雌性要大[8]。鳄蜥外形形似蜥蜴类动物,身体呈圆柱形,鳞片与鳄鱼相似[13];头侧棕黄色或黄色,眼侧有多条棕色条纹一直延伸至咽喉位置[14];体背一般为深棕色,体侧颜色稍淡,背及体侧被有粒鳞,背有大鳞呈6~8行排列成两明显纵嵴并延伸至尾部[13]。 鳄蜥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省份北江省和广宁省、中国华南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广东省罗坑自然保护区[7][15][16]。鳄蜥一般栖息在海拔180~1500米的山冲溪流的回水塘内[7],周围多岩石,灌木枯叶,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12]。 鳄蜥在全球分布较为分散,数量少,在2014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保护名单》ver3.1,保护等级为濒危(EN)[15]。2017年,鳄蜥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中[6],2021年,鳄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5]。 分类研究
鳄蜥是1928年中国中山大学学者任国荣在广西瑶山首次发现,1930年,德国学者恩斯特·阿尔(Ernst Ahl)将其鉴定为新科、新属、新种,并命名为Shinisaurus crocodilurus[12],1954年,有学者根据鳄蜥头骨和皮肤的部分特征,将鳄蜥归入异蜥科(Xenosauridae)作为亚科,1984年,中国四川生物学研究所胡其雄等明确了鳄蜥是较为原始的蜥蜴,与异蜥科差异显著,提出恢复鳄蜥科[8]。鳄蜥有两个亚种,即瑶山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crocodilurus)和越南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vietnamensis),经形态学研究表明,两现存亚种的明显差异在于第四趾的鳞片数量,中国产鳄蜥第四趾鳞片为17~26片,越南产鳄蜥为24~28片[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