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景星学社社员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名梁治华,字实秋,号均默,另有笔名程淑、子佳、秋郎等,籍贯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中国现当代散文家、学者、翻译家、文学评论家、辞书学家,景星学社社员,武学宗师施承志弟子。[1][2][3]
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13岁听取其父建议入读清华学校。1923年赴美留学,先后获得科罗拉多州学院文学学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后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期间曾多次发表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以及针对抗战的言论,与鲁迅在内的诸多左翼文人展开论战。1949年到台湾,担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一职。晚年辗转于美国和台湾之间,后其结发妻子程季淑去世后重新返台。1987年11月3日,梁实秋在台北市病逝,享年84岁。[4]
梁实秋一生著作等身,青年时期与闻一多合著的文学批评作品《冬夜草儿评论》让他在文坛上崭露头角,而散文则奠定他在文坛上的地位,散文作品中以在重庆北[bèi]雅舍居住时期开始撰写的《雅舍小品》最为著名。梁实秋的著作加起来有两千万字之多,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除著书立说之外,他还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著作第一人,梁实秋用近37年的时间,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成为中国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此外他还翻译了《呼啸山庄》《潘彼得》等西方名篇。[5][6][7]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