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

中国湖北省辖县级市,由宜昌市代管
宜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县级市,由宜昌市代管,[14]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隔长江与宜昌市猇亭区枝江市相望,东南邻松滋市,西南、正西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北与宜昌市点军区接壤。[4]全市辖8镇1乡1街道,面积1357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底户籍人口37.8万人,常住人口数量35.8万人。[3]
宜都市处于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是一个丘陵起伏的半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宜都市境内河流水系发育,溪河纵横,共有大小河流50余条,长江宜都境内河段长45千米,清江宜都境内河段长33千米,渔洋河(又名汉阳河)为清江支流,宜都境内河段长60千米。[4]宜都历史悠久,公元前196年,已设县制,名为夷道。公元210年,刘备宜都郡,取“宜于建都”之意。1998年6月11日,更名为宜都市。1992年至今属宜昌市管辖。[12]
宜都市已经形成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磷石膏建材、卫生陶瓷、服装加工、现代商贸物流、文旅康养的11个重点产业链,其中,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生物医药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高端[]化工、硅基新材料、液压及其他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产品加工为宜都市产业链主攻方向。[15]2022年,宜都市生产总值为900.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1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79.9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9.5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7.9:53.3:38.8。[9]
宜都是一代宗师杨守敬、学者王永彬、开国上将贺炳炎的故乡。宜都境内有贯穿南北的焦柳铁路及两江航道,沪蓉高速三峡翻坝高速等架起连接外界的快速通道,水路空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3]截至2023年7月,宜都市有三峡湿地杨守敬书院、宜都市清江天龙湾旅游度假区、宜都市青林休闲旅游区等国家AAAA级景区3家;[16]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3个,[17]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枝城镇);[18]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2处(宜都市桥河历史文化街区、宜都市燕子岩历史文化街区)。[19]

地名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