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侧耳(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 (Jacq.) P. Kumm.)是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真菌,又名平菇、糙皮侧耳、侧耳等[2]。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如德国、日本、中国等,常生于阔叶树腐桩或枯木上,有时也生于针叶树的树桩或倒木上[2][3]。小白侧耳属于低温型菌类,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下其菌丝体可正常生长,但其子实体形成、分化和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小白侧耳菌丝体在生长时不可接受光照,但其子实体的发生或生长需要光[4][5]。 小白侧耳的菌丝有隔膜、多细胞单核、有分枝、有锁状联合。子实体呈覆瓦状丛生,菌盖初期扁球形蓝黑色,后期呈扇形、肾形、浅喇叭形、漏斗形,成熟时呈灰白色至白色、青灰色;菌盖表面光滑,中部下凹,有白色绒毛;菌肉白色,肥厚;菌褶白色,延生;菌柄侧生,中实,白色,基部有白色绒毛[5]。
小白侧耳肉肥质嫩,味道鲜美,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炖汤、清蒸、煎炒等,也可制成罐头食用[3][6]。此外,据《邹平中药志》 记载,小白侧耳的子实体可入药,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补肾壮阳的功效[7]。
词源由来
1775年,荷兰博物学家尼古拉斯·约瑟夫·弗莱赫尔·冯·雅昆首次描述了小白侧耳,并将其命名为Agaricus ostreatus。在早期真菌分类学,大多数gilled mushrooms被包括在姬松茸属(Agaricus)中。1871年,德国真菌学家保罗·库默将小白侧耳归入侧耳属中,并将其拉丁名改为Pleurotus ostreatus。其中“Pleurotus”指的是侧耳属的真菌茎是横向附着的,“Ostreatus”意为牡蛎,指的是小白侧耳的子实体形状类似于牡蛎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