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节对虾(学名:Penaeus monodon),[2]别名九节虾、鬼虾、草虾、竹节虾等,[3][4][5]是对虾科对虾属节肢动物。[2]斑节对虾体长22.5~32厘米,最大可达33厘米。体重137~211克,最大可达500~600克。[6]其身体呈长筒形,左右侧扁,分为头胸部与腹部,由20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其中包括1节尾节);除尾节外,各节均有附肢1对。[7] 斑节对虾的自然产地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5]典型的自然栖息地包括日本南部、朝鲜、中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及澳大利亚西部到北部,并沿着印度洋的沿海区域延伸到非洲东岸、红海、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新几内亚、斐济。[5][10]斑节对虾成年个体喜栖息于泥质或者泥沙质的海底,[11]活动深度范围为0-110米(最常见的是20-50米)[12][1]仔虾于沿岸浅水区生活,喜大量集群于水生杂草中间或者附着在杂草上。[11] 斑节对虾个体较大,肉味鲜美,生命力强,可以作为鲜活虾类出售,经济价值较高。其食性广,是较为良好的养殖品种。[3]
命名与分类
1798年,约翰·克里斯蒂安·法布里修斯(Johan Christian Fabricius)首次描述了斑节对虾并为其命名。这个名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忽视,直到1949年(Lipke Holthuis)澄清了它所指的物种。Holthuis还表明斑节对虾是对虾属(Penaeus)的模式种。[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