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号战列舰

二战德国战列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the Battleship Bismarck)是纳粹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建造的战列舰,以19世纪德意志帝国首相“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命名。[2]
俾斯麦号为俾斯麦级战列舰的首舰,该级战列舰一共建造了两艘,一号舰俾斯麦号,二号舰提尔比茨号(the Battleship Tirpitz),这两艘战舰满载排水量均达到50000余吨,不仅是德国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战舰[3],也是欧洲强国战列舰当中吨位最大的两艘。
俾斯麦号由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服役,1941年5月首次执行舰队作战任务,击沉英国皇家海军胡德号战列巡洋舰、重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4],随后遭到英国皇家海军数十艘战舰围剿,于1941年5月27日在北大西洋战损沉没。[5]

建造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大海军强国都大量设计和建造战列舰,这些装备大口径火炮和重装甲的战舰建造和维护费用极为高昂,一战结束后成为了各国沉重的财政负担。为了避免陷入无止境的军备竞赛,1922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五个海军强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了各国海军主力舰吨位(不得超过36000吨)、总吨位、主炮口径等指标。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仅能保留8艘旧式战列舰用于防御,新建造的战舰在吨位、主炮口径等主要性能方面,受到了条约的苛刻限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