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

位于欧洲东北部的国家
1
4
拉脱维亚共和国(拉脱维亚语:Latvijas Republika,英语:The Republic of Latvia),简称拉脱维亚,是位于欧洲东北部的议会民主制国家,[6][1][10]“波罗的海三国”之一(其他两个国家为立陶宛和爱沙尼亚)。[36]国土面积6457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为62113平方千米,国界线总长1862公里,海岸线长度496千米。[5]2023年,拉脱维亚人口188.2万,全国共有150多个民族,[37]其中拉脱维亚族占总人口的62%,[15]首都里加,官方语言为拉脱维亚语,通用俄语[1]
拉脱维亚国土大半为平原,东部和西部有低丘起伏,平均海拔87米,[38]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寒冷多雪,夏季凉爽多雨,[8]年平均降水量732毫米,境内河网稠密,湖沼广布。[38]拉脱维亚全国森林面积达349.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9.9%,森林覆盖率位居欧洲第四。[39]拉脱维亚历史悠久,公元前3000年左右,拉脱维亚人的祖先就已经定居在波罗的海的东岸。[40]10世纪时,拉脱维亚人建立封建公国,12世纪末至1562年,被日耳曼十字军侵占,后归属利沃尼亚政权。1583年至1710年,拉脱维亚先后被瑞典波兰立陶宛联邦瓜分。1710年至1918年先后被俄罗斯帝国和德国侵占。1918年11月18日,拉脱维亚宣布独立。1940年8月5日并入苏联,成为其加盟共和国。1991年8月22日,拉脱维亚共和国宣告恢复独立。[38]独立后拉脱维亚于1991年加入联合国[41]2004年3月29日成为北约成员国,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42][43]2024年至2029年,拉脱维亚在欧洲议会中会占有9个席位(现为8个)。[44]同时,拉脱维亚还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国。[15][45][46]2016年11月,中国和拉脱维亚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谅解备忘录。[47]2025年5月23日,拉脱维亚正式加入联合国《外空条约》。[48]6月3日,联合国大会首次选举拉脱维亚当选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49]
拉脱维亚工农业发展基础较好,工业在波罗的海三国居首位,农业居第二位。采矿、加工制造及水电气供应是该国支柱产业,主要工业门类包括电子产品、机器制造、食品、轻工、纺织、建材、化工、木材加工等;[50]农业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为主;[51]以交通物流、旅游为代表的服务业在拉脱维亚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极大比重。[52]2021年,拉脱维亚全国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29亿欧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27亿欧元,工业总产值47.47亿欧元,服务业总产值226.87亿欧元,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4.6:16.5:63.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7459欧元,被世界银行列为高收入经济体。[17][53]拉脱维亚于2014年加入欧元区,以欧元作为新的法定货币。[21]拉脱维亚交通发达,拥有三个国际性不冻海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机场里加国际机场及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在波罗的海以及中东欧地区交通运输起到了重要作用。[54]
历史上拉脱维亚曾被日耳曼人统治长达几个世纪,因此其文化深受日耳曼文化影响。[6]截至2023年10月,拉脱维亚已有里加历史中心、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库尔迪加老城三项世界遗产,[55]波罗的海的歌舞庆典活动、苏伊提文化空间、木筏漂流等三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6][57]基督教路德宗和东正教是拉脱维亚人主要信仰的宗教。[16]拉脱维亚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景点包括里加古城、尤尔马拉海滨、希古达和采西斯风景区、露天民俗博物馆、隆达列宫等。[22]2021年,拉脱维亚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863,位居全球第39位,属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19]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