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祗

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
[zhī](?—351年),后赵武帝石虎之子,成帝石遵、谯王石世同父异母兄,十六国时期后赵末代皇帝。永宁元年(350年),冉闵杀掉石鉴,自称皇帝,建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同一时间,石祗也在襄国称帝,建元永宁次年七月,石祗听说兄长石鉴被害,冉闵称帝,怒不可遏,号令六夷州郡拥兵者共同讨伐冉闵。随后,冉闵的将领刘显大败石[],追至阳平,斩杀三万余人。刘显害怕,秘密请求投降冉闵,并以杀石祗作为效忠的证明。同年四月,刘显杀死了石祗和太宰赵鹿等十余人,并将石祗的首级送到邺城,冉闵下令焚烧了石祗的首级。石祗在位期间,后赵政权灭亡。[1][2]

人物生平

襄国称帝

太宁元年(349年),石鉴弑杀石遵,自立为帝。当时石祗在襄国,与姚仲、苻洪等友好往来,集结军队传送檄文诛讨冉闵李农石鉴任命石琨大都督,与张举、侍中呼延盛率领七万步兵、骑兵分几路讨伐石祗等人。[3]
青龙元年(350年)闰二月,冉闵杀死石鉴,自立为帝,建立冉魏政权。石祗听说石鉴已死,于是在襄国称帝,改年号为永宁,任命汝阴王石琨为相国,各夷据守州郡拥有兵力的头领纷纷响应。石祗任命姚弋仲为右丞相、亲赵王,以特殊的礼节对待他。任命姚襄骠骑将军、豫州刺史、新昌公。又任命苻健都督河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yǎn]州牧、略阳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