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遵义市下辖区,地处贵州省北部、遵义市南部[3],全区面积2487.65平方公里,辖17个镇、5个街道、2个民族乡[1]。截至2023年,播州区有88.98万人[6]。 播州区地貌多为峡谷与沟谷[8],海拔在850—1100米之间[1],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7℃[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生态良好[1];春秋战国时期,土著民族便在今播州区域内建立鳖国[9];唐贞观九年(635),牂柯郡延江(今乌江)北岸地置郞[láng]州[9];贞观十三年(639)改朗州设为播州[9];天宝元年(742),改播州为播川郡[9];乾元元年(758)年,重设播州,管理遵义县[9]。万历二十八年(1600),播州地区一分为二,设有遵义军民府属四川,管辖遵义县[9];2016年3月20日,遵义县管辖区域重新规划,调整行政区域后的遵义县改为遵义市播州区[9]。 2005年,播州区位列年度全国油料百强县77名[10]、年度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88名[11];2016年12月,播州区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2]。2022年,播州区地区生产总值为380.35亿元,同比增长0.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3.2%、1.1%、-0.6%[13]。 播州区内有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乌江百里画廊、枫香温泉、播雅湿地、洪关太阳坪等旅游景点[1];区内交通要道有渝贵快铁、川黔铁路、兰海、杭瑞、仁遵、贵遵复线、遵义一环高速公路、210国道、326国道、乌江航道,交通便利,是黔北交通枢纽[1];区内文化丰富多样,有古播文化、长征文化、民族文化、三线文化、乡愁文化等[1]。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