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传》又称《会真记》,其原名《传奇》,后因收入《太平广记》时改名为《莺莺传》,并因文中有《会真诗》又称《会真记》。是中唐诗人元稹所著的传奇小说,对后世的戏曲、小说创作有着深远影响,其创作时间有两说,一说作于贞元二十年九月,一说作于贞元十八年九月。[1] 小说叙述了唐代贞元年间,贫寒书生张生与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悲剧故事。张生到蒲州游玩,寄宿于普救寺之中,偶遇其远亲郑氏及其家人,此时正逢蒲州兵乱,张生出力救护了同寓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为感谢张生,郑氏宴请了他。在席间,张生对郑氏女儿崔莺莺一见倾心,不顾礼节私下追求崔莺莺。他听取了崔莺莺侍女红娘的建议,写了情诗给莺莺,崔莺莺回了张生《明月三五夜》暗邀其约会,但当他赴约时却遭到崔莺莺责骂,张生绝望而归。[2]张生备受打击,但不久后,崔莺莺忽然来到其住处自荐枕席。此后二人常常夜间私会,于“西厢”处共寝。但后来张生进京赶考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在张生第二次赶考后,张生却断绝了他对莺莺的情意。朋友问他原因,张生就借口莺莺实为天下之“尤物”,还搬出商纣周幽亡国的例子,证明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在座的人皆感叹。后来,崔莺莺又嫁与他人,张生也另外娶妻。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遭莺莺拒绝。数日后张生离去,莺莺回诗决绝。时人大都称赞张生是善于补过的人。[2] 《莺莺传》人物传神,故事动人,极大影响了后世戏曲小说的创作,诞生之后,一直深受士子的喜爱,流传深远。元代戏曲大家王实甫改编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调整了原作的人物定位,重新进行人物性格塑造,对原作进行合理化调整,让这部戏曲广为流传到家喻户晓程度,是被评为“天下夺魁”的元杂剧《西厢记》的前身,故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其形象分析、人物原型、创作时间等是唐传奇研究的热点话题。[1]
成书背景
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