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1][2]
晋文侯之子晋昭侯于公元前746年继位后,将文侯之弟成师封到曲沃,[a]成师的小宗实力逐渐壮大,自晋昭侯始,五代六位晋侯均为小宗的成师和他的子孙杀害。曲沃成师的小宗最终实现了对文侯大宗的代替,史称“曲沃代翼”。晋献公时期,又因宠爱骊姬,造成庶子战胜嫡子太子继位,[b]晋国经历了百年公室内斗和消耗,令晋君对公室缺乏信任。形成晋献公的“国无公族”[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