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New Energy Industry)是指开发新能源的单位和企业所从事的所有相关工作。[3]所谓的新能源是指开发利用需要新技术支持,已开发但没有大规模应用或还在实验研究,需要进一步开发的能源。[4][5]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把新能源分为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传统生物质能三大类。[6]常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2]不同的新能源能量来源不同,利用方式也不同,主要应用方式是发电或直接利用产生的热能。[7][8]世界各国为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都提供政府帮扶,出台相关政策。[9]例如中国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10][11][12]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新能源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而且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截至2022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1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其中,风电3.6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3.9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0.41亿千瓦、常规水电3.68亿千瓦、抽水蓄能0.45亿千瓦。[13][14]中国在制造技术、产业规模和成本上拥有发展优势,且发展潜力还很大,但在部分技术上还无法摆脱对外依赖、且存在检测指标落后、土地使用、融资和并网接入成本高的问题。[15]截至2024年8月,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16] 新能源产业源于对新能源的应用,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和企业竞争力。[3]新能源产业是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对于传统能源产业拥有巨大优势,但开发难度也相对较高。[17][18]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缓解全球变暖、改善环境卫生、创造经济利益、稳定能源价格和提高能源可靠性等作用。[19]
基本概念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