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米

中国台湾广为使用的稻米
蓬莱米,是一种在台湾广为使用的稻米,属于[jīng]亚种,由日本稻作专家矶永吉以日本种稻米所改良成功。1921年第一次试种植于台北阳明山上的竹子湖,原名为“台中65号”,后来曾计划改名为“新台米”或“新高米”,以有别于台湾本土品种的「在来米」。1926年(大正15年)4月23日,由伊泽多喜男总督在台北铁道饭店召开的日本米[]大会中正式命名为「蓬莱米」。

内容简介

蓬莱米,是一种在台湾广为使用的稻米,这种米粒圆圆的,颜色白白的、亮亮的,看上去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蓬莱米属于粳米亚种,品质较粘。蓬莱米比在米短而粗,呈椭圆形,米粒较大,因此又称为“圆粒米”,色泽白润光滑,味道香甜,比较适合煮稀饭;还可以用它制作米糕,其质特好;又可以用它作原料制作啤酒、米酒、黄酒、清酒等。其中啤酒称冠,曾获世界酒类金牌奖。由于蓬莱稻产量高,品质优良,种植面积大大超过在耒稻,蓬莱稻品种喜高温,在温带一年种植一季,在台湾一年可以种植两季,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可以种植三季。
蓬莱米
蓬莱米比在来米短而粗,呈椭圆形,米粒较大,能适应高温,在台湾一年有两次的稻期,产量亦比在来米高。但是,蓬莱米的栽种也必须使用大量的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