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容皝-抖音百科
慕容皝[huàng](公元297年—公元348年),字元真,小字万年,别名“晃”,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人,前燕政权建立者。[1] 慕容皝出生于西晋元康七年(公元297年),自小接受汉族文化熏陶,善谋略、通经史。[2][3]东晋建立后曾授予其冠军将军、左贤王,封为望平侯等职,在其父慕容廆被加封辽东郡公后其成为世子。东晋咸和八年(公元333年),慕容廆去世,慕容皝承袭父位,并平定了其兄慕容仁之乱。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慕容皝自称燕王,置百官,并于次年灭掉鲜卑段部,使疆域西扩与后赵相接。咸康七年(公元341年),东晋正式加封其为燕王,而慕容皝也随后迁都龙城,运用军事打击迫使高句丽向其称臣,并灭掉鲜卑宇文部,完成对东北部的部署、图进中原。东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慕容皝因狩猎落马受伤去世,享年五十二岁,谥号文明王。其子慕容儁称帝后,追谥其文明皇帝,庙号为太祖,并将其陵墓命名为龙平陵。[2][4][5] 慕容皝在位期间,政治上广开言路,迁徙异族驻边以安定国内,削弱侨郡以防汉族大族起乱;多次运用军事手段平定内乱、西拓势力、完成对东北部的战略部署;经济上以农为本,积极发展农业;文化上推行儒学,建立学校;外交上曾藩属东晋、后赵,但在强大后不再听命于他们,且确立了和高句丽的藩属关系,灭掉了鲜卑段部、宇文部,和鲜卑拓跋部保持较好的外交关系。[6][7][8]唐代房玄龄撰写的《晋书》评价他有奇略、尚经学、善天文,能于群雄角立之时创下基业,同时认为他恃胜而骄,不等东晋朝廷任命,擅自称王。[9] 人物生平
承嗣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