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檀

豆科黄檀属植物
1
4
黄檀(Dalbergia hupeana Hance)又名檀木、檀树、望水檀、不知春、白檀、上海黄檀等,为豆科Fabaceae黄檀属乔木[2][3]黄檀产于中国、韩国老挝越南等;在中国广泛分布于中部、南部各地。[4][5][6]黄檀常生于海拔800~1400米的山坡、峡谷、溪边、林地山坡上的灌木丛中。[2][3]其喜光,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在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山地黄壤土中生长较好。[5][7][8]
黄檀株高10~20米。树皮灰色或暗灰色,嫩枝浅绿色。黄檀的叶为羽状复叶,小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两面无毛,网状脉明显。花序圆锥状,花密集;小苞片卵形;花萼钟状,萼齿不等大;花冠白色或淡紫色。荚果极扁平,长圆形或阔舌状,种子肾形。花期5~7月。[2][3][9]
以黄檀的根或根皮入药,称“檀根”;以黄檀的叶入药,称“黄檀叶”,二者均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10][11]黄檀树形美观,是良好的秋色叶观赏树种[6][8];其在酸性、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均能生长,可作造林先锋树种[5][8]。黄檀是优质用材树种,种子可榨油,花清香可作蜜源树,黄檀还可放养紫胶虫,是优良的化工原料[8]

历史记载

中国利用黄檀的历史悠久,《诗经·伐檀》有对檀树砍伐利用的记载:“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汉代王充《论衡·状留》中有“檀树以五月生叶,后彼春荣之木,其材强劲,车以为轴”的记载。[12]也有书籍记载,黄檀始载于《本草拾遗》,又名檀、水檀,记载:“檀似秦皮,其叶堪为饮。又有一种叶如檀,高五六尺。生高原,四月开花正紫,亦名檀树,其根如[chāng]。”《本草图经》则记载:“江淮、河朔山中皆有之。亦檀香类,但不香尔。”《本草纲目》载:“檀有黄、白二种,叶皆如槐,皮青而泽,肌细而腻,体重而坚,状与梓榆、荚莲相似。”[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