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免疫学专家
巴德年(1938年10月-[3]),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博士毕业于北海道大学,医学免疫学家,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等职位。[4][2]1965年9月—1968年6月,巴德年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获得生物化学专业硕士学位。[5]1978年9月—1982年6月巴德年就读于日本北海道大学,毕业后获得医学专业博士学位。[3]1990年—1992年巴德年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参赞[3]1994年巴德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2]2003年—2009年巴德年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2009年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3]
巴德年主要从事肿瘤免疫分子机制研究,是中国癌生物疗法的学术带头人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巴德年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抗胸腺自家抗体,从而为高血压大鼠的免疫功能低下找到了原因。此外,他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免疫功能异常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在中国率先开展了LAK细胞的研究,并将LAK疗法用于临床并在防止癌转移方面取得良好效果。[2][4]其研究成功先后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奖香港中国杰出学人奖竺可祯奖等奖项。[2][6]

人物经历

早年与教育经历

1938年10月,巴德年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1949年,初中毕业后,巴德年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同年,在自学的基础上,巴德年被哈尔滨医科大学破格录取,在学习期间获得了卫生部全国医学院校俄语统考第二名,1962年,以5年46门功课满分的成绩毕业,获得医学学士学位。[7][8][3][6]1964年,巴德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原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专业,师从刘思职教授攻读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自学三门外语,1967年,获得硕士学位。1978年,经学校推荐,巴德年参加了中国第一次出国选拔考试,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1980年,巴德年前往日本北海道大学医学部癌研究所进修,师从小林博教授进行肿瘤免疫病理学研究,1981年12月,巴德年完成了《高血压大鼠的癌发生的免疫学预防》博士论文答辩,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并成为了获得北海道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个外籍留学生,同年,以“高血压大鼠自家抗体发现”项目获得了日本高桑荣松医学业绩奖。此外,巴德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SHR大鼠抗胸腺自家抗体,提出了高血压发病的免疫学假说,完成了使用免疫学方法预防实验癌发生的课题,同时完成了17篇论文,包括作为第一作者的12篇论文。[8][9][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