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跳-快懂百科
打跳,也称“跳脚舞”“对脚舞””“跌脚”“踩左脚”“跳左脚”,纳西族语称“咚罗丽”或“纽掉”,彝族语称“古遮”,有“欢乐的跳舞”“大家来跳舞”等含意,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因跳舞时用笛子、葫芦笙等乐器伴奏,故也称之为“芦笙舞”或“笛子跳”。主要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的纳西、彝、佤、傈僳、普米等少数民族中流行,且各具地域特色,是一种重要的少数民族舞蹈。其中以纳西族、彝族的打跳较具特色。[1][2][3][4][5] 打跳最早出现在原始时代,历史较为悠久,起初是先民用来祭祖的舞蹈,经过不断传承与发展,现在扩展到婚嫁、丧事、起房盖屋、赛装节等喜庆节日时都可举行,打跳不受时间、场地限制,舞时先由三五个男女青年以竹笛、三弦或月琴起音伴奏,并领头起左脚跳,作踩脚、转向、对脚等舞蹈动作,随舞者边舞边唱,踩脚时先起左脚,嘴里不时唱着以“罗里罗”为凑音的歌曲,动作奔放热烈,简单易学,舞蹈动作韵律感较强,舞者间的互动性较好,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适应各种主题的舞蹈形式。[1][2][3] 历史
起源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