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属苏北滨海平原区,[3]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貌以平原为主。[13]早在6500多年前,原始先民就在灌云境内繁衍生息,创造了新石器文明。[1]1912年,设灌云县。[3]1983年1月,灌云县由淮阴地区划归连云港市。[3]截至2022年10月31日,灌云县下辖1个街道、12个镇。[6]灌云县人民政府驻幸福大道306号。[2] 灌云县是中国豆丹美食之乡,[14]也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15]文化底蕴深厚;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大伊山石棺墓遗址;[1]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淮海戏、灌云花船等。[16]灌云县是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14]有大伊山景区、伊甸园景区、潮河湾景区、开山岛景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灌云梅园景区等景点。[15]至2023年,灌云县有7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14] 灌云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对外开放县之一;[4][17]主导产业有石化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现代港口物流等。[1]地理标志农产品有灌云豆丹。[18]主要经济功能区有灌云县经济开发区、灌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19]2022年,灌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1.48亿元,[20]位列连云港市第五;[21][20][22][23][24][25];2024年,灌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1.67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9.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0.01亿元,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262.3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800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6.13:30.51:53.36。[7] 名称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