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链腹链蛇

水游蛇科东亚腹链蛇属爬行动物
锈链腹链蛇(学名Hebius craspedogaster),[1]别名锈链游蛇[3]水游蛇科东亚腹链蛇属爬行动物[1]为中等偏小蛇,体形较细长,成年个体全长约60厘米左右。[3][5]头较小,与颈部可区分开。[5]头部为椭圆形,瞳孔为圆形,头背部为红褐色,枕部两侧有一对白色枕斑,上唇鳞后缘色较深;[3]吻钝而圆。[5]背面为黑褐色,背两侧各有1道锈红色纵纹自颈后延伸至尾末,纵纹上常具等距排列的白色点斑,腹面黄色,[3]腹鳞近外侧各有一窄长黑色斑点,前后连呈断续的腹链纹。[3][6][7]
锈链腹链蛇为中国特有种[4]分布较为广泛,[3]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四川省甘肃省等均有分布。[1]锈链腹链蛇多栖息于海拔600-2500米的平原、丘陵、山林区近水源处。[3][7][8][9][10][11][12][13][14][15]。半水栖,白天活动。[6]卵生动物。[16]10月后进入冬眠,次年4月出蛰。[7]对农林业有害。[17]锈链腹链蛇无毒,[3]蛇蜕及整蛇泡酒均有药用价值。[18]
2021年12月15日,锈链腹链蛇被收录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公开征求意见稿)中。[19]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锈链腹链蛇为无危(LC)。[20][21]

形态特征

锈链腹链蛇为中等偏小蛇,体形较细长,成年个体全长约60厘米左右。[3][5]头较小,与颈部可区分开。[5]头部为椭圆形,瞳孔为圆形,头背部为红褐色,枕部两侧有一对白色枕斑,[3]唇部为淡黄色,唇鳞沟为黑褐色;[6]吻钝而圆。[5]颊鳞为1枚,眶前鳞为3枚,眶后鳞为3枚,上唇鳞为3-2-3式(第4、5两片进入眼眶,这两片前后均为3片鳞)共8枚。[7][17]躯干及背面为黑褐色,[6]背鳞为19-19-17式(颈部即颈后1-2个头长处背麟数为19行,中段即颈部到肛前之间背麟数为19行,肛前1-2个头长处背麟数为17行),[16][7][17]中段背鳞起棱,外侧棱较弱。[7]颈背两侧各有1行浅黄色纵纹,[7]背两侧各有1道锈红色纵纹自颈后延伸至尾末,纵纹上常具等距排列的白色点斑。[3]腹面黄色,腹鳞132枚以上,[16]腹鳞近外侧各有一窄长黑色斑点,前后连呈断续的腹链纹。[3][6][7]尾下鳞51对,肛鳞2枚。[7]